设为首页 | 帮助中心 | Rss 网站首页 | 登录 | 注册
重庆首页 >> 文旅 >> 正文

九头鹰纳米PM2.5口罩冒用检测报告 防霾效果打折

时间:2014/3/15 15:51:05来源:重庆在线 编辑:admin
分享到:

  一到阴沉的雾霾天,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各色口罩男女。


  雾霾火了口罩。有媒体报道,我国防尘口罩市场需求,2013年已达到25.3亿元的规模。北京市场上,一款号称“雾霾终结者”的九头鹰纳米PM2.5口罩,在多家网络媒体上,被称为“防雾霾口罩第一品牌”,更号称“PM2.5-病菌污染物过滤效率>99%”。


  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包括九头鹰口罩在内的多家口罩生产企业,存在产品包装标注的生产地不实、公司注册地不实等乱象。经第三方专业检测,这些口罩的防尘功效,连其宣传的一半都不到。目前,记者已就相关问题向工商等部门举报。


  为了给3岁的女儿防雾霾,侯琰霖先后选购了20多款口罩。


  “都不适合。”这位清华博士后打算自组团队研发。


  2月底的持续重污染中,市民李女士买口罩就花了数百元。


  “网上、药店,看到PM2.5字样的口罩就买。”但用过后咳嗽不减,嗓子疼依旧,李女士觉得不少口罩都是“打着防雾霾、PM2.5的幌子,忽悠人。”


  “雾霾终结者”


  3月12日,左安门内大街一家药店,一款知名品牌的“PM2.5口罩”摆放在醒目位置。药店人员称,前几天雾霾频繁,多款“防PM2.5口罩”一度脱销,“消费者见到防雾霾、PM2.5,就跟疯了一样抢购,有的口罩刚到货一天就卖光。”


  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雾霾 口罩”,页面会出现约数千种口罩商品,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不管价格高低,大都打着“防雾霾、防PM2.5”旗号。


  一款“九头鹰纳米PM2.5口罩”(以下简称九头鹰口罩),号称“防雾霾PM2.5口罩第一品牌”、“雾霾终结者”、“全球唯一款公认的顶级防护利器”。


  目前,这款口罩在网上促销价为37元左右(参考价53元),由棉布口罩和滤芯组成,滤芯单独售价15元左右。


  记者网购了几款九头鹰牌口罩,塑料(10295, 25.00, 0.24%)包装上印有“PM2.5-病菌污染物过滤效率>99%”,“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检测认证产品”,“经质量部检验合格”。滤芯宣称,“超细静电滤层+颗粒活性炭滤层+纳米抗菌层=3重安全保护”。


  打开塑料包装袋,一个带有内层的棉布口罩,两片椭圆形滤芯。撕开滤芯表层可见黑色小颗粒,轻轻一搓,颗粒散出。


  按照包装上的说明,先将滤芯要插入口罩内层,然后再佩戴口罩。


  “上市当日热销9000余件,实属行业奇迹。”九头鹰纳米PM2.5口罩官方网站引用多家网络媒体的报道。


  “年前卖了100万只”


  “九头鹰”牌“纳米PM2.5口罩”真有那么神?


  3月5日,记者以加盟代理的身份,找到总代理“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


  石景山古城南街路东30号巨擘大厦208室,一间约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没有悬挂公司牌子。一名30多岁的男子,身材微胖,戴着眼镜,坐在办公桌前不时接听电话。


  见有人来,男子腾一下站起来,递上名片——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冉伟。


  冉伟介绍,九头鹰牌口罩生产商是北京谦裕博商贸有限公司,总代理方为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公司是一套人马”。


  他拿出一份授权书,上面写明:“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北京谦裕博商贸有限公司”九头鹰品牌所属产品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总代理。


  随后,冉伟出示一张报价表,分别为省、市、县、普通分销和公司团购。省级代理要求首批进货8000只以上,每个口罩代理价为13元;市级代理首批进货为3000只,单价17元;县级代理单价为19元,普通分销单价为27元;公司团购中,每只价格升至35元。


  “口罩销售火爆,不用担心市场。”冉伟提高声调,称“九头鹰”牌“纳米PM2.5口罩”零售价为39元至45元之间,“各级代理商都能赚到钱”。


  冉伟说,在全国普遍雾霾的大环境下,“九头鹰”牌“纳米PM2.5口罩”销售势头迅猛,目前全国各地设有数十家代理商,“年前曾三次断货,仅去年年底销售数量超过100万只”。


  被冒用的检测报告


  “核心技术”、“权威部门认证”等,这是冉伟常挂嘴边的话。


  针对记者提出的“滤芯中的黑色颗粒是否会吸入鼻腔”,冉伟说黑色颗粒是颗粒活性炭,对人体无害,“即使吸到肺里,因为是粗颗粒,也可以排出来”。


  他拿出一份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检测报告,证明“PM2.5-病菌污染物过滤效率>99%”。


  记者查询到,这是一份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12月,检测九头鹰牌口罩的抑菌率,检测用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检测样本显示“抑菌率>9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证实,检测中心目前没有能力检测该款口罩是否抗雾霾,“只是根据客户需求,对部分细菌进行检测”。


  一家知名PM2.5口罩企业工作人员坦言,雾霾是微小固体颗粒,非细菌病菌,这款口罩检验后宣称“PM2.5病菌污染过滤效率超过99%,是将固体微小颗粒与细菌病菌混为一谈,显然是偷换概念。”


  这份检测报告单上标注的检测依据,则是“GB/T20944.3-2008”。这也正是九头鹰口罩标注的执行标准。


  美国TSI集团是专门从事环境颗粒物实时监测仪器研制的公司。


  3月13日,该集团中国公司技术人员介绍,“GB/T20944.3-2008”是“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标准,“GB2626-2006才是《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针对包装上的“经质量部检验合格”字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认为,“经质量部检验合格”明显不符合规范,我国并没有“质量部”,如果相关机构检验要标注部门全称,“而非质量部这样模糊的称呼”。


  对这些疑问,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冉伟说,“我有合法手续,你没有资格问我,我不会告诉你的。”其随后挂断电话。


  “神秘”的生产地址


  除了无法得到对合格证和检测结果的疑问回应,九头鹰牌口罩的生产地也颇为神秘。


  精密的设备、现代化的车间,在九头鹰牌口罩官网上,这些照片被宣传为“研发中心”和“生产中心”。


  记者曾以代理加盟身份,多次向冉伟提出想看一下生产环节。“担心技术泄露,拒绝参观。”冉伟说此前签约的所有销售商都未被允许参观生产厂家情况。


  其实,在九头鹰牌口罩官网,就挂着一篇网络媒体的相关报道,名为《PM2.5口罩行业内幕?记者暗访九头鹰纳米杀菌口罩加工全过程!》。


  报道中称,“记者”自称做代理提出想看看生产车间,九头鹰公司业务经理宋某带记者进入生产厂房,“几十名工人在不停地忙碌着,不大的厂房内各种原材料摆放得井井有条,光布料就有数十种。宋某说这个车间是专门生产口罩滤片。”随后,宋某大段介绍九头鹰口罩技术和质量。


  对此,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拒绝解释。


  多家相关网络媒体证实,这篇“报道”以及“上市当日热销9000余件,实属行业奇迹”报道等并非记者采写,“是企业提供的,给钱都能发”。


  “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井北街50号”,是九头鹰牌口罩包装袋上,印的唯一地址。


  3月6日,一片破旧简易房中,记者找到高井北街50号的房东李先生。


  “这里没有生产口罩的,多是租户居住。”李先生说,冉伟的确两年前在此租过房,“一个月不到200元租金”。


  李先生称,冉伟当时跟他说过是做净化水设备的。2年前,冉伟从简易房里搬走,仍租着一间民房作为仓库,“没人住,每隔几天或一段时间,会有车辆来拉活性炭等材料”。


  这是一间10多平米简易房,房门紧锁。透过窗户能看到堆放着十余袋写有“活性炭”的蛇皮袋,黑色炭粉染黑了半扇墙壁。除活性炭外,房间里还堆放着纸箱,板材等各种杂物。


  “趴在窗户边看啥,干啥的?”记者探访中,突然出现两个自称是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人员。记者询问此处是否为九头鹰口罩产地,对方只称“有事情找冉总(冉伟)联系,这里拒绝参观。”


  一位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人员透露,滤芯的生产厂家在河北,口罩的生产厂家在南方。“我曾去过河北一个生产厂家,让厂家给我们生产滤芯,但不记得具体地址了”。


  按《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志必须真实,且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李伟民律师表示,不标注的或标注虚假信息显然违法,消费者可向工商等部门举报。


  公司注册地“捉迷藏”


  这家公司神秘的,并非只有生产地址。


  北京谦裕博商贸有限公司,是冉伟所称的九头鹰口罩生产企业,于2009年4月成立。


  工商登记注册法定代表人为冉伟,注册资本3万元,经营项目为销售家用电器、针纺品等;承办展览展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公司登记地址为“丰台区右安门外大街99号二层北京鸿顺达宾馆2016室”。


  “2016室住着一家三口,是来北京看病的。”3月7日,北京鸿顺达宾馆前台人员说,“没听说过这个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作为九头鹰口罩总代理的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人冉伟,经营项目为技术开发等、销售针织纺织品等、货物进出口等。


  公司登记地址为“丰台区花乡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