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帮助中心 | Rss 网站首页 | 登录 | 注册 | 爆料QQ:165687462 24小时全国热线:400-664-0084
重庆首页 >> 文旅 >> 正文

又见粮库腐败

时间:2015/5/4 0:00:00来源:重庆在线 编辑:admin
分享到:
  近日,粮商实名举报,辽宁吉林等地一些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从业10年的粮商透露,陈粮变新粮在业界已不是秘密。散发霉味、质量难保的陈粮就这样走向百姓餐桌。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即使在完全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也会面临“买啥啥涨价,卖啥啥跌价”的尴尬。因此,国家制定“18亿亩耕地红线”,以确保国内有足够的粮食生产,让全体国民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国家优惠政策

  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也采取了很多配套政策,从大方向上看主要是采取了以下两种措施:

  一种是以国家粮食储备的方式实现“以丰补歉”。具体做法是,在丰收之年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粮食;在减产之年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投放市场,以达到平抑市场粮价的目的,尽量减少粮食价格波动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另一种措施是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方面是对农资产品生产、销售推行免税政策,以降低如农药、化肥、农机等生产企业成本,降低涉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就是为防止“谷贱伤农”而推行的“最低价收购”,也叫“国家保护价”政策,而以较高价格收购粮食的主体当然是中储粮分布于全国的各级分支机构。而这些机构按照收购的数量获得相应的国家补贴。

  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措施。但因为目前官场腐败已经严重渗透到中储粮系统,渗透到不少基层粮库,导致围绕粮食储备的腐败案频频发生,也让老百姓担心这种“保命粮库”在关键时刻是否真的能确保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

  粮库腐败频发

  多年来,围绕粮库腐败的案例可以说频频发生。

  最早是“假满仓”,就是粮库不收粮食却领补贴。即使农民的粮食卖不出去,一些粮库也极少以国家“保护价”去市场上收购新粮,甚至一粒也不收,照样通过谎报手段以获取政府的大量补贴。如2011年11月,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携款3亿多元外逃,其敛财手段就是通过粮商勾结,让粮商销售粮库中的储备转换粮,或虚报“托市粮”收购数量,骗取国家粮食收购资金和差价补贴。检察机关顺藤摸瓜,又摸出了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110名大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

  这类“假满仓”现象其实是由来已久,而且近乎成为“行规”,属于“大家都知道”的事。2008年全国“两会”上,袁隆平就提交了一份反映部分国家粮食仓库存在虚报、瞒报现象的提案,希望有关部门微服私访摸清情况,温家宝总理还作出批示,要求粮食局长找袁隆平了解情况。

  目前辽宁、吉林等地粮仓“以陈顶新”应该算是“假满仓”的升级版了。很明显,中央对“假满仓”的查处力度在加大,粮库不敢顶风作案,就换个方式继续欺骗中央。但问题的严重就在于,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即使受害粮商向他们“讨说法”,他们还能公开赖账,其嚣张程度似乎是在表明这么干合法合理。而更为严重的是,围绕粮食储备的监管人员,尤其是中储粮内部的纪检官员硬是长期装聋作傻,放任甚至参与套取国家补贴,该当何罪?

  应该说,粮食系统的腐败是必然现象,这属于“大气候”使然。上月底,媒体报道了《中储粮贪官前妻美国受审、占地900余平米豪宅曝光》的消息,可以想象这名管理粮库的“硕鼠”又掠走了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

  而粮食系统的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远高于其它行业的腐败。国家每年花出去巨额补贴,却不能真正实现“以丰补歉”的目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而如果造假太多,导致“顶层”决策失误,一旦出现灾荒,国家无粮可调,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因此对粮食系统的腐败官员,更应重惩。

  严防粮仓“失火”

  粮食系统的腐败官员应该清醒了。“十八大”之后的“高压”反腐之火迟早会烧到中储粮系统。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还要注意,必须严防粮仓“失火”。

  2013年5月30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事故,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有意思的是,中央巡视组27日进驻中储粮,3天后这里失火,一些网友就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质疑被烧的粮库是否真的有粮?

  但是,火灾后发现粮库无粮的确有先例。2010年南昌第一粮仓发生火灾,火苗有四五层楼高,13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大火被很快扑灭。但据现场消防人员介绍,这里虽然是粮库所在地,不过库里并没有存放粮食。大火是从一个冷藏仓库烧起的,该仓库存放着一些冻猪肉,还有一些纸张。

  南昌第一粮仓的此次火灾应该不是人为纵火。但如果反腐机构准备认真查粮库“以陈顶新”,就有可能逼一些腐败官员铤而走险,狗急跳墙,让粮仓“被失火”以逃避“以陈顶新”、从中渔利的责任。反腐机构在追查“以陈顶新”之前,还必须高度警惕《天下粮仓》中的“失火”景象再现。
【特约编辑: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