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帮助中心 | Rss 网站首页 | 登录 | 注册
重庆首页 >> 出国 >> 正文

最高科技奖24位得主 多数有海外留学经历

时间:2014/3/11 23:11:08来源:重庆在线 编辑:admin
分享到:

  获奖者平均年龄82.5岁


  据法制晚报消息从2000年开始,我国对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人数每年不超过2名,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获奖时平均年龄超80岁


  据记者统计,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开评以来,共有24人获此殊荣,获奖时平均年龄超过80岁,为82.5岁。


  获奖者中,获奖时年龄为90岁或超过90岁的有4人,其中最大为95岁,就是此次获奖的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年龄最小的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获奖时64岁。多数人集中在80岁以上,获奖时年龄80岁(含)至89岁的科学家共有14人,占所有获奖人数的近6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无一例外都是院士身份,有的还是两院院士,如吴良镛,但总体来看,出自中国科学院的院士略多一点。


  由此来看,院士作为我国科技战线的领军人物,的确代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高学术水平。


  航天、物理学近几年成为热点


  记者梳理发现,从14年的奖励情况来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都有涉及。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航天、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也是国家近几年发展的重点。这与近几年我国航天科技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不无关系。在航天领域,2003年,航天科学家王永志获得最高科技奖,2009年,着名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也获此殊荣,而当年另一位大奖得主谷超豪,也为我国尖端技术,特别是航天工程的基础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本届当选的张存浩,曾研究火箭助推剂,而程开甲则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此外,稀土开发也是近几年国家的重要课题,为我国的稀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徐光宪于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对能解决国内民生的重大问题者的一种奖励。记者发现,有三位农业专家获此殊荣,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小麦之父”李振声